|
|||
其實我只是在找理由買唱片而已...( 一)
先說個故事給大家聽 --- 之前高雄尚音唱片黃先生說過一段往事,他說多年前在那黑膠唱片仍盤佔音樂市場主流的年代,某天有輛小貨車停在唱片行門口,兩位穿著制服的先生走了進來,在一陣東張西望後帶頭的那位先生終於開口,他說他貨車上有一堆全新古典音樂黑膠唱片,問尚音要不要幫忙賣...,黃先生半信半疑走到車旁看看( 為什麼要半信半疑?因為這兩個人看起來真的不像樂迷 ),結果他真在車上看到一堆「BASF」這個品牌的古典黑膠唱片,對方接著說他們本業是化學( 農業?),不知道德國總公司為何寄了一大堆"這種唱片"給他們,害他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因為黃先生的這個故事,於是在這之後我只要翻到 BASF 的黑膠唱片幾乎都收,就很勵志啊!【PS:後來尚音因擔心這批唱片來源不明,最後並未販售這些唱片...。】 |
|||
從哪邊可以看出 BASF 這家化工廠"岔路"經營的唱片公司品味有多麼獨特...,請看,上圖左那張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的指揮家是誰?答案是多年後成為馬勒交響曲權威指揮的以色列指揮家貝蒂尼(Gary Bertini, 1927 - 2005 ),貝蒂尼在上世紀七零年代主要錄音幾乎皆由 BASF 發行,那時聽過其大名的樂迷應該不多...;上圖右舒曼第二號交響曲的指揮家就更猛了,居然是偉大的男中音費雪狄斯考(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1925 - 2012 ),其實費雪狄斯考當指揮的錄音不少( 他在 Supraphon、DENON、EMI、Orfeo 等唱片公司都曾 留有錄音 ),但他在 BASF 的錄音就兩張( 另一張是舒曼第三號交響曲 ),知道的樂迷肯定也不多...。 |
|||
這故事哪兒勵志呢?因為 BASF 的本業根本和音樂無關,人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集團之一( 創立於 1865 年 ),BASF 在 1971 年成立唱片部門,發行古典與非古典的唱片,可惜唱片部門維持的時間並不長,不過他唱片唱都有相當水準...( 至少從沒有讓我後悔過 );我在網上看過一段資料,上面說六零年代德國 Harmonia Mundi 唱片公司向 BASF 購買不少製作唱片的原料( 聚氯乙烯 ),兩間公司開始熟識,BASF 那邊很佩服德國 Harmonia Mundi 唱片公司的品味與為保留音樂藝術的付出,於是決定支持對方,BASF 隨後開始與德國 Harmonia Mundi 唱片合作,最後甚至擁有自己的製作團隊...。還有唱片前輩告訴我,當時因為 BASF 本業很賺,他發現德國 Harmonia Mundi 唱片經營得很辛苦,所以順勢出資幫他們一把...。 |
|||
|
|||
上圖擷取自 Google 地圖,有天我到高雄大寮區拜訪客戶,居然看到 BASF 的招牌就在客戶公司附近( 請見上圖 ),瞧,BASF 在自家商標下方多了" We create chemistry( 我們創造化學 )",超有自信吧! |
|||
隨手再放上幾張 BASF 的唱片封面,他家的好錄音不少,下次在二手唱片行翻到千萬不要走寶...;是說聽音樂就聽音樂,為什麼要知道唱片後頭的故事呢?哈,您沒發現我寫這些只是在為自己找理由多買一些唱片嗎? |
|||
其實我只是在找理由買唱片而已...( 二 )
之前買過一本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出版的書,書中介紹台北兩廳院開幕以來的許多精彩演出,我忘了這本書被我塞到哪裡,但我清楚記得書中居然遺漏了民國 76 年 10 月指揮家杜南依( Christoph von Dohnányi, 1929 - )指揮美國克利夫蘭管弦樂團一連三晚的音樂廳開幕系列演出...( 這個疏失實在很誇張...)。記得那時我聽的是第三晚,杜南依在音樂會下半場指揮作曲家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這是我第一次聽國際一流樂團的現場演出,當時真的被震撼到( 原來唱片中那種合奏能力與光澤是真的...),音樂會後很快買齊杜南依指揮克利夫蘭管絃樂團錄製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的 CD,但進入黑膠世界後,多年過去我只購得其中第二號與第三號交響曲的黑膠唱片( 請見下圖 ),沒關係,不急,我在乎,我願意慢慢找,只是當年這場劃時代的演出為何就這樣被館方遺忘,真是可惜...。 |
|||
多年前為了錄製高雄音響展的黑膠,我和某場館最高領導人相約開會,我說我在這座音樂廳聽過 *&^%、^%$$、#$%^ 等大師與樂團的演出,只見這位高層人士眼睛睜的好大,他說這些音樂家都很有名,但他在這個職位不久,所以他真不知道這些大師有來過他的場館演出過,他接著問我我有沒有證據可以支持我的說法,我說我有節目單喔,然後我們的話題就沒有繼續了...;其實樂迷是出自內心的喜歡音樂,館方真要更珍惜自己才是! |
|||
其實我只是在找理由買唱片而已...( 三 )
且讓我抄一下南方的舊文 --- 下圖左是前東德 ETERNA 唱片發行低音男中音亞當( Theo Adam, 1926 - 2019 )演唱 R. 史特勞斯等人藝術歌曲集的黑膠唱片封面,有人看出特殊之處嗎?來,我把圖案放大扶正( 見下圖右 ),圓標寫著「1985 年 3 月 3 日, 德勒斯登」,嗯,我知道圖案上的背景是德勒斯登的興柏歌劇院( Semperoper ),但特別標註此日期是有麼特殊涵義嗎?我跑到南方二樓翻《音樂廳與歌劇院 --- 音樂、聲學與建築》一書( Leo Beranek 著, 李文枝譯, 科技圖書, 2007 ),原來這座歌劇院最早是由建築師興柏( Gottfried Semper, 1803 - 1879 )於 1838 年到 1841 年間興建,1869 年毀於祝融,興柏先生再度出馬重建,並在逝世那年( 1879 年 )落成開幕,並成為德勒斯登最美的風景之一...。二戰末的 1945 年二代劇院又毀於戰火,然後就這樣被放著,直到 1977 年 6 月才開始興柏第三代劇院重建工作,終於在 1985 年 2 月 13 日新劇院重新揭幕,而上圖這張亞當的藝術歌曲集應是新劇院開幕系列演出的一場,於是 ETERNA 特別為其設計了一個圖案印在唱片封面一角,供唱片愛好者如我輩好好緬懷一番...【南方舊文連結《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錄音不全記錄》】。 |
|||
|
|
||
好啦,我是在某次黑膠展無意間買到這張亞當的錄音,也因此得知原來 1985 年新竣工啟用的德勒斯登興柏歌劇院在開幕式上是有錄音發行的...,但到底當年該劇院開幕系列活動有多麼熱鬧?他們又同步發行了那些錄音?我一直好想知道, 直到最近又"刻意"買到下面這兩套黑膠唱片,分別是指揮家布隆許泰特( Herbert Blomstedt, 1927 - )指揮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下圖左,演出日期為 1985 年 3 月 31 日 )與舒伯特的連篇藝術歌曲《冬之旅》( 請見下圖右,由俄國鋼琴家李希特( Sviatoslav Richter, 1915 - 1997 )伴奏,男高音許萊亞( Peter Schreier, 1935 - 2019 )主唱,演出日期為 1985 年 2 月 15 日 )...。 |
|||
|
|||
為什麼我可以清楚知道這兩場音樂會的正確日期?因為黑膠唱片封套左上角有一行小字註明 --- 興柏歌劇院現場錄音,接著是德勒斯登與演出日期( 請見下圖 )...,這個資料有哪些意義?別急,請繼續看下去。 |
|||
|
|||
其實我只是在找理由買唱片而已...( 四 )
好啦,經過我認真上網趴文,1985 年德勒斯登興柏歌劇院開幕錄音應該就只有這三套黑膠唱片的發行( 同年另外有套 R. 史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發行,但不知道是不是開幕系列,我應該也有這套黑膠...),且讓我將其中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黑膠唱片之封面與封底放在下圖( LP ; ETERNA 8 27 920 ~ 921 ),您知道這個封面設計最吸引我的點在哪裡嗎? |
|||
來,我在網上找到這張封面圖案的來源( 如下圖 ),我們放大一點再看一遍 --- |
|||
|
|||
公布答案,原來這套 1985 年德勒斯登興柏歌劇院開幕系列音樂會之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錄音的唱片封面圖案是取自德國畫家費迪南˙凱勒( Ferdinand Keller, 1842 - 1922 )於 1876 年為該劇院所設計的布幕,設計完正好趕上 1879 年第二代劇院的開幕...,拿自家劇院前一代的布幕來當第三代劇院開幕錄音的唱片封面,這真是一件充滿傳承、具有精神延續的美事,但我真要說...像這種美麗而偉大的傳承不是每家唱片公司的製作人與美術設計知曉或在乎的,不信?請接著看下圖。 |
|||
依 Discogs 與其他網路資料,這套 1985 年 3 月的錄音同年便由東德 ETERNA 唱片搶先發行( 也就是上圖我手邊這套黑膠唱片 ),同時他們亦授權給 CAPRICCIO 唱片發行黑膠和 CD( 1985 年發行,下圖左是 CAPRICCIO 的黑膠封面,下圖右則為 CD 封面 ),我發現 CAPRICCIO 版的 LP 與 CD 封面上都有註明"興柏歌劇院現場錄音"的字樣,同時也以費迪南˙凱勒設計的 1876 年版劇院布幕為封面的主視覺,只是沒有特別標示是德勒斯登興柏歌劇院開幕系列音樂會的錄音...。 |
|||
我想布隆許泰特這套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錄音推出後可能賣得不錯,三年後的 1988 年,CAPRICCIO 重新再版此錄音的 CD,但此版本的封面設計就...是不是...就很一般很貝多芬( 下圖左 )。隨後還有包括 LaserLight、Brilliant 等唱片公司先後發行此德勒斯登興柏歌劇院開幕系列的錄音,但他們就是以"指揮家布隆許泰特指揮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錄製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錄音為賣點,至於興柏歌劇院開幕演出等提都沒提...,是說有沒有特別標註此錄音背後的歷史意涵...聽到的音樂真的都一樣,但我總覺得知道錄音後頭的典故音樂起來更有味道...( 只有我有這種感覺嗎?)。 |
|||
|
|||
在這串流音樂當道的年代,此一布隆許泰特 1985 年指揮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之演奏能否在串流平台上找到?由於我只有 Apple Music 的帳號,所以我只能在其中尋覓,經比對歌手名單,我確認此 1985 年的開幕慶典錄音在 Apple Music 中可以聽到,不過改由德國 Profil / Hänssler 發行( 請見上圖右 ), 當然,串流平台上的音樂是完整無誤的,但和什麼開不開幕好像一點都不相干,或許在聆樂時我會同時迷戀於封面設計與其背後的製作內涵,最後我根本離不開實體黑膠唱片,是這樣吧?( 這真是個持續買唱片的好理由...) |
|||
其實我只是在找理由買唱片而已...( 五 )
就當我以為德勒斯登興柏歌劇院開幕系列音樂會唱片我收的差不多時,我突然想到我還有一套德勒斯登興柏歌劇院錄製作曲家 R. 史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之黑膠唱片,不知道和這個開幕有沒有關係?於是下班後回家將之翻了出來,哇,乖乖,中獎了,還真有關係呢( 請見下圖 )! |
|||
|
|||
上圖的《玫瑰騎士》原盤應前東德的 ETERNA 唱片發行,但此錄音應使用日本 DENON 的錄音技術與團隊,因此 DENON 也在同一時間發行日本的國內盤( 也就是唱片手冊全都是日文...)。我手邊這套日本 DENON 版的唱片側標還在,其特別註明 --- 「劇院重建紀念現場演出 / 同時是日本哥倫比亞唱片創立 75 周年紀念發行,1985 年 2 月 14 日;這齣歌劇當時是在德勒斯登興柏歌劇院進行世界首演的,二戰末的 1945 年這座劇院被盟軍空軍炸毀了,隔了 40 年才完成重建計畫,如今這個受到全世界矚目的紀念修復開幕演出以現場錄音的方式推出...。」,因此我手邊德勒斯登興柏歌劇院開幕系列的唱片又 + 1。 |
|||
這套《玫瑰騎士》由荷蘭指揮家馮克( Hans Vonk, 1942 - 2004 )指揮,馮克和這座劇院的關係密切( 1985 年到 1990 年是登興柏歌劇院的首席指揮 ),因此參與開幕演出一點也不奇怪...;此外,我還在網上找的幾位曾出席開幕系列演出之觀眾的回憶,其中提到 --- ◆ 新劇院的開幕讓德勒斯登受到國際矚目,每一個東德人都知道興柏歌劇院的重建和開幕所代表的意義...。 ◆ 新劇院正確的啟用日期是 1985 年 2 月 13 日,當時以韋伯的歌劇《魔彈射手》最為開幕戲碼,首演是在嚴格安全管制下進行的,工作人員要持有特殊通行證才能進入劇院。
嗯,上圖那套《玫瑰騎士》演出日期是 2 月 14 日,所以是新劇院啟用第二場演出的實況錄音,那麼擔任開幕首演大任,指揮《魔彈射手》又是哪位呢?這場演出有留下錄音嗎?唱片迷如我還真想知道...。 |
|||
提到馮克,我手邊有很多他的唱片嗎( 我知道我有若干張,但如果可能,請給我一點提示...,哈,於是我透過 Discogs 找到答案【請按這裡】)?有了,上圖左是馮克指揮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錄製的莫札特《序曲集》( LP:ETERNA 7 29 057, R. 1985 年 7 月 ),上圖右則為馮克指揮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錄製的《歌劇序曲集》( LP:ETERNA 1 25 158 , R. 1986 年 6 月 ),我找得到的資料顯示,自 1981 年 6 月到 1990 年 6 月間,這對組合為前東德的 ETERNA 還有 EMI 錄了不少唱片,有機會大家可以找來聽聽。 |
|||
其實我只是在找理由買唱片而已...( 六 )
您有在聽國內樂團的音樂會嗎?您知道現今咱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是哪位指揮家嗎?...,...,答案是德國指揮家準˙馬寇爾( Jun Märkl, 1959 - ),如果您有再多關心一點準˙馬寇爾的"時事",您應該會知道這位德國指揮家將於 2025 年同時接掌荷蘭海牙的 Residentie Orkest( 有人將這支樂團譯為海牙愛樂,也有人將其譯為海牙交響樂團,我在這兒就稱他們為海牙愛樂好了 )...。
海牙愛樂創立於 1904 年,包括前面提到的馮克與先前曾率紐約愛樂訪台的荷蘭指揮家樊志登( Jaap van Zweden, 1960 - )都曾擔任這支樂團的首席指揮( 現擔任國家交響樂團桂冠指揮的德國指揮家赫比希( Günther Herbig, 1931 - )也曾於 1990 年到 1996 年間擔任海牙愛樂的首席客席指揮 ),印象中海牙愛樂 未曾造訪過台灣,那為何我會對這支荷蘭樂團保持關注呢?來,請見下圖 --- |
|||
上圖左是指揮家馮克指揮海牙愛樂錄製的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的黑膠唱片封面,上圖左則為同一組合錄製的 R. 史特勞斯《英雄的生涯》,瞧,此系列唱片就一條斜線將封面劃分為兩部分,簡單、明確,加上大膽的配色很有設計感,因此這些海牙愛樂的自主盤有著超高的辨識度( 也就是在黑膠展中可以輕易辨識出來 ),加上演出與錄音皆有相當水準,所以我對他家的唱片完全沒有抵抗力...。 |
|||
同樣是指揮家馮克指揮海牙愛樂的黑膠唱片封面 --- 上圖左,馬勒第三號交響曲;上圖右,布魯克納第四號與第六號交響曲。 |
|||
因為真的對海牙愛樂自主盤放棄抵抗,所以我又從家中翻出下面這些他家的自主盤( 搞不好認真翻還可以再翻出幾張 ),是說這些唱片的封面設計都很棒,我想我以後看到還是會繼續買吧,先說,別和我搶喔! |
|||
|
|||
其實我只是在找理由買唱片而已...( 七 )
唉!我發現我真是個大豬頭,當我在網上逛的不亦樂乎的當下,我突然想到南方二樓不就有唱片狂魔 John Hunt 出版的《Sächsische Staatskapelle Dresden Complete Discography》一書( 2002 ),於是關於這個德勒斯登興柏歌劇院開幕系列唱片,至少在管絃樂團演出部分我得到更完整的資訊,該書第 163 頁寫道: ◆ 1985 年 2 月 13 日興柏歌劇院舉辦重新啟用的開幕表演,由德國指揮家豪斯謝德爾( Wolf-Dieter Hauschild, 1937 - 2023 )指揮了韋伯歌劇《魔彈射手》( 維基百科說這場開幕演出有透過電視直播,這讓豪斯謝德爾的國際聲望大增,此錄音原盤由 ETERNA 發行,DENON 亦同時推出日版盤 )。 ◆ 1985年 2 月 14 日,劇院重建的第二場演出,也就是前文提及,由荷蘭指揮家馮克指揮演出的《玫瑰騎士》...。 ◆ 1985 年 3 月 30 日及 31 日,指揮家布隆許泰特指揮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這兩場演出亦是劇院重建慶典演出的一部分,然後劇院運作在新劇院回歸正軌...。 |
|||
|
|||
我真是應該早早想到自己有這本祕笈,這樣可省下不少上網查資料的時間,不過祕笈也只有記載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的部分,至於低音男中音亞當與男高音許萊亞的藝術歌曲集雖也是慶典演出的一部分,但幸好有唱片可以對我訴說這段往事,否則我還真不知道呢!
好啦,我得學習放下...,或許友人說的對,是我怨念太深,哈,本文原本應是篇充滿自娛風味的唱片勸拜文,怎寫著寫著就 不覺歪樓歪到德勒斯登興柏歌劇院開幕系列唱片上,然後我邊寫邊想,人家 1985 年( 而且還是社會主義時期的東德 )劇院開幕慶典就知道以實況錄音的方式記錄這些演出( 至少開幕近四十年後還讓遠在台灣的我惦念這些精采 ),而咱們 2018 年 10 月新落成啟用的衛武營音樂廳僅以偉大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 是的,不是演出整首交響曲,真的就只演出第四樂章...)來為自己啟航( 請見上圖,就是這場開幕演出,請見南方舊文《衛武營音樂廳開幕之...》 ),唉,看來光樂迷努力是不夠的...,不是嗎?不說了,就怨念深啊,哈! |
|||
本文完成於 2024 年 10 月 25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