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Ac Response D 15:頻率響應 30 - 30,000 kHz,98.4 公分高 * 19.0 公分寬 * 25.4 公分深,每支淨重 23 公斤,靈敏度 88 dB...,定價 150,000 元,樱桃木外觀。


戲說從頭...

 

讓時光回到西元 ****  年,當時 ProAc 最高階的揚聲器為 Response 系列揚聲器( 有Response  1.5、2.5、3.8 及旗艦 Response 4 等數款 ),**** 年 ProAc 原廠在高低音單體及音箱低音反射孔設計上有所突破,於是陸續推出全新的 Response D 系列以取代舊型揚聲器,整個改款行動在 **** 年完成...,新的 Response 系列揚聲器包括了 D 100、D 80、D 38、D 25、D 15 及書架式的 Response 1 SC 等,本文主角 D 15 為 ProAc 最新 Response  D 系列落地型揚聲器最新最小的作品...。 【 **** --- 表待查,sorry...】


ProAc 新作 D-15

 

Response D 15 是 ProAc Response 系列的新作,到底新在那邊呢?


 

Studio 130 / 140 搭載的 1 吋絲質高音

 

D 15 的高音為 3 / 4 吋,螺帽還高於單體外框,

這點在 ProAc 喇叭上頗特別

從 Response D 15 一進南方我便對其高頻的質感與量感大為驚艷...,那是一種極細緻極高亢卻一點也不吵的音色,我知道一對 15 萬的喇叭並不便宜,但在這個價位能聽到這種高頻...坦白說還真不容易,我上 ProAc 原廠網站尋求更多資訊,該廠仍是一貫的...沈默,連分頻點也沒有明白標示( 這點我不意外 --- 我想拿這話題去問 ProAc 行銷專員 David 得到的答案應該是...“好聽比較重要,知道分頻點會讓這對喇叭更好聽嗎?”),我只知道這顆 3 / 4 吋的高音單體是 ProAc 特別向 Scan - Speak 訂製的( 出廠時直接將 ProAc 的商標打在單體外緣的發泡材料上,以確保此單體不被外售...), 其最高可唱到 30,000 Hz...,此單體還出現在 ProAc Response 1 SC 上,至於其它 ProAc 揚聲器則皆採 1 吋的高音單體。


ProAc Response D 15 的低音單體直徑為 6 又 1 / 2 吋,同樣是 ProAc 特別向單體名廠 seas 訂製而成( 邊框中亦打上 ProAc 的商標 ),其金色的相位錐頗為搶眼,據 ProAc 原廠提供的資料 --- 此單體較前一代在單體結構及磁力系統有所改進...( 但改了那些我並不知道...),而金色的相位錐在大動態時則有助於音圈散熱。


對不起,借一張舊照讓大家回憶一下 --- ProAc 在喇叭箱內除了塞吸音棉外,還另鋪上一層暗黑色用以吸音防震的瀝青,黏在 D 15 喇叭箱上的瀝青其實是由三片約 2.5 mm 厚呈毯狀的瀝青密合而成,此種瀝青實際覆蓋了喇叭內箱大部份的區域( 瀝青佔 ProAc 揚聲器木箱成本約 20 %,在油價高漲的現在,瀝青佔木箱成本的比例還會上升...)。

Response D 15 背板上的喇叭端子是貴重且好聲的 Michell 製的鍍銠端子...( 所以看起來不是金色的),由於 D 15 採 Bi-Wired 設計,建議您把跳線拔掉,用双線接法較好聽...( 對了,每對 Response D 15 原廠皆為其配對並賦予其相同的產品序號,這點是 ProAc 細心的表現 )。

 

 


ProAc Response D 15 的外觀...非常的 ProAc ( 這是我想得到最貼切的形容 ),有一點我一定要強調 --- ProAc Response 系列揚聲器外部木皮質感真的很舒服很漂亮,右圖是 ProAc Response 及 Studio 系列的上視圖,您認為那一對的木皮較考究較美麗呢?【答案:右側為 Response D 15;左側為 Studio 130...】


寫到這兒突然想到去年某天有位先生很客氣地拜訪南方,他說他在對岸弄了一對“仿 ProAc Response D 15 ( 此君對此揚聲器讚譽不已,他還大方地帶我去看此對岸網站,該公司明白標示保證提供“仿”的 ProAc...)”,他想利用回台灣的假期聽聽真的和仿的有何不同...( 我利用沖咖啡的空檔思考要不要放給他聽,倒不是担心勝負,我想的是“尊重”二字的定義...),後來我們聽了許多他帶來的正版 CD,我記得第一張片子聽不了久他便直嚷怎差這麼多,他最後告訴我:“速度,特别是最高及最低這兩頻段的速度聽起來完全不一樣,根本是兩種不同的聲音...”,在此,我是不是得感謝咱臺灣音樂教育成功 ,讓大多數的臺灣人都有雙好耳朵呢?【他帶來的第一張片子我還有印象,因為我也有這張 CD --- 奥地利鋼琴家布蘭德爾( Alfred Brendel, 1931 -  )演奏舒伯特鋼琴奏鳴曲 D. 894 & D. 840 ( PHILIPS 422 340-2),本片演奏及錄音一流...。】


Response D 15 實地聽聞...

 

ProAc Response D 15 進駐南方已近一年,這段日子裹從 AudioNET SAM V 2、AVM A 2、J.C.Verdier 275 DE 等綜合擴大器到 Audio Refinement 最新款的 Pre 2.1 / Multi 2.1 前後級擴大器我都曾和她配著聽過,和這些擴大器搭配時 Response D 15 華美高頻與豐富的中低頻段皆得以張揚...,Response D 15 對擴大器 友善的個性相信對只想換喇叭的朋友極有魅力才是...。

 

鋼琴錄音一向是我挑選器材時所倚重的 --- 俄國鋼琴家兼指揮家普雷特涅夫( Mikhail Pletnev, 1957 -  )曾於 1987 年獲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首獎,1990 年他創立了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一時之間他以“鋼琴家與指揮家”被期待著( 他每次和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訪台我至少都會拼老命去聽個一場...,他們的組合連演奏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波烈露”都令我驚艷不已,不過有一點我實在搞不懂 --- 無論擔任指揮或獨奏鋼琴家,普雷特涅夫出場時走路的速度實在...很慢很慢很慢 ),幾年前當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在國際樂壇站穩脚步,普雷特涅夫悄悄將其舞台重心移回他心愛的鋼琴上,右圖便是 鋼琴家普雷特涅夫最新的 CD ---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18 首鋼琴小品( 18 Pieces, op. 72 )”( DG 00289 477 5378 ),本片是 2004 年 6 月於瑞士蘇黎士音樂廳的現場實況錄音,雖然“18 首鋼琴小品”不若柴可夫斯基另一個鋼琴作品“四季( op. 37 )”那麼廣被人知,透過 ProAc Response D 15,我們仍可聽出本曲洋溢著柴可夫斯基獨有的喜悦憂愁...,普雷特涅夫和這首作品實在對味( 難怪“18 首鋼琴小品”第一個完整版錄音也是普雷特涅夫於 1980 年完成的...), 他在情感與觸鍵之收放...思索...用情甚深...,我已一連四天每天聽一回,是少見的有深度的錄音一流的佳片。對了,這個現場錄音頭尾皆留有掌聲,Response D 15 可給人十足的臨場感喔!( 本片一併收錄普雷特涅夫的招牌安可曲 --- 蕭邦“夜曲( No. 20 )”,超好聽說...)

 

再來一個考驗 D 15 動態表現的錄音 --- 法國指揮家明考夫斯基( Marc Minkowski1962- )和其親兵羅浮宮音樂家合奏團( Les Musiciens du Louvre )的近況這些日子以來頗吸引我的注意( 這位鑽研古樂的指揮家幾乎每次出手都留有新意...),最近透過友人弄到一張明考夫斯基指揮白遼士“幻想”交響曲( DG 474 209-2 ),這個 2003 年的錄音担任演出的樂團是馬勒室内樂團( 該團由指揮家阿巴多於 1997 年創立,現有分別來自 17 個國家團員共 48 人 )...,或許是室內樂團樂團編制較小之故,這個“幻想”乍聽之下細瘦且急促,但聽一會兒習慣明考夫斯基略快的語法後,此時每聲部的表情 一下豐富起來...,馬勒室内管弦樂團的銅管超強,第四及第五樂章銅管夾雜著兩對定音鼓無保留的熱情放送,真正做到書本上說的「全體管弦樂如咆哮般地吹奏,粗獷地結束全曲...」,我很滿意 Response D 15 在演唱本曲時除了“大的音量”外,其音色還能恰如其份的有“足夠的重量”,我想一流單體、一流設計、緊密箱體結構,還有全新設計向下開口的低音反射孔得居首功...;明考夫斯基的“幻想”...其音樂的新意及音響的新義...是一個足以讓古硬的愛樂族重新享受音響的美好,更可讓發燒友一下愛上音樂的好版本,好不 利害...。


打岔一下:上述兩張 DG 的片子都是由德國艾彌兒柏林錄音室( EMIL BERLINER STUDIOS, 簡稱 EBS  )進行後製作的,我發現只要 CD 內頁封底有右圖 EBS 的標誌,播放時音場保證...寬至穿牆深至對街( 沒有啦!太誇張了...),經 EBS 後製作過的片子都有著極活潑的音響,像上述普雷特涅夫的鋼琴獨奏及明考夫斯基的“幻想”在相同音樂型式中其錄音己 達示範級,建議您買張在自己的系統中體驗一下。


誰該與 Response D 15 相遇?

 

誰該與 ProAc 這對 Response D 15 揚聲器相遇呢?我想...空間 不大亦不小者( 約 4 - 8 坪 )、離後牆位置不能太遠者( D 15 的低音反射管在揚聲器正下方,對背牆距離較不挑剔...)、喜愛平衡多細節且對美美的高頻及豐富的中低頻有偏好者...應都很適合...來南方和 Response D 15 相遇,來者,咖啡侍候喔!


More 閱讀延伸

 

俄國鋼琴家兼指揮家普雷特涅夫的非官方網站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 )

德國 EMIL BERLINER STUDIOS 錄音室

馬勒室内樂團 ( Mahler Chamber Orchestra )


最後,本文開頭 D 15 和“瀚海”二字何干?就在我一邊作網頁一邊聽 Response D 15 時,一位舊友來訪,我們喝完咖啡打完屁...我指著 Response D 15 問他:「喂,給個心得吧!」,他吞吞口水想了想,“瀚海”二字便由口中溜了出來,由於我想不出其它形容詞,於是引以為號焉...。


回南方首頁 南方的音響 回能量發射 回 ProAc 在南方聽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