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V2 |
SAM V2,一部將 合體式擴大器 與 分體式擴大器 之楚河漢界模糊化的作品。
寫在聽前
AudioNET 綜合擴大器 SAM V 2 進南方已兩年有餘,照理說要介紹一部這麼熟悉的產品應很容易才是,但每次打開 SAM V 2 的電源,聽著聽著,總是無言...,我實在不知道如何向沒實地聽過的朋友描述她的正確與美好,直到有天想起一段談美的話題,我才終於打破每每欲言又止的窘境...。
我們 另類 談美...
「 雜誌上都說 AudioNET 的音色清新自若,請問這句話是不是代表 AudioNET 的聲音較“薄聲(臺語)”?」,來電如此問的人不少...,我最怕和不認識的人在電話或 mail 中用文字描繪“音色”,聲音“厚或薄”應是種相對的感受,只要找得出一個音色厚薄適中的標準,那麼音色過厚或略薄便不再是一個毫無依據的主觀認定,但問題在於 --- 真有這個標準 或 真有需要有此標準存在 嗎?
此話怎講 ( 我好像看到有人準備和我抬槓了...)?我在一本討論美學的書中看過一個觀念,後來又在音響展某老外老闆口中聽過類似的話,且讓我翻述如下( 下段話不代表南方立場,若有對廣大且偉大的女性同胞及衛道之士有冒犯之處,我謹在此代表那本書的作者和那某老外致歉 ) ---- |
談美,講音響音色的美,要找到一個大家都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標準實在太難了...,且讓我們換個角度,以欣賞美麗小姐的角度來談美好了...。
今天,有一位美麗的小姐從對街走來,身為一個身心健康的男仕,基於禮貌,總得向她側目一下( 書中作者當時向在場人士詢問,所有自認身心健康的男仕皆舉起右手表示贊同...),好了,如果這位小姐真的真的非常美麗,當她和我們擦身而過,這位己經向她側目過身心持續健康的男仕,會不會悄悄 轉頭 駐足,將這份美好暫存一番再回到現實的道路上( 書中作者繼續問,這些自認身心健康的男仕...前後不一地...皆舉起右手...表示贊同...)?OK,下一個問題 ---
請諸位身心健康男仕們回想 --- 您曾為她側目、駐足加回首的美女們,除了 model 身材者外,可有體態略為骨感或稍稍豐盈者乎?或有,她們吸引您為之回頭的「美」何在?又,如果將當時這位態略豐盈者塑身成 model 身段 或 將稍骨感者增重為魔鬼身材,我想,身心健康男仕基於禮貌為她側目一下仍不免,但願不願為她回首就難說了...,因為「她」當時吸引「他」的那份「美」的感受已不同...;其實,美,是多元、是不可標準化、是感動兼動感的...,人生如此 ( 所以...俊男美女...何其多 ),音響 亦若是 ( 因此...好聽的音響也不少...)。
|
【怎樣,詮釋的如何?您想為之喝采,還是想海 K 那本書的作者和那某老外一頓? 】
瞧!AudioNET SAM V 2 令我心儀如此,竟願花那麼一大段前言來醞釀她的美...,哈!
SAM V 2 的美... 用看的
兩年多前 SAM V 2 首次來到南方,當打開紙箱將 SAM V 2 抱出來時我便對她沈捻密實的機箱充滿好感( 光機箱上蓋便鎖了 13 顆六角螺絲...,每個螺孔皆向内磨角,讓螺絲鎖緊時其上緣恰與機箱貼齊,SAM V 2 的機箱有多扎實?我有位用 PMC LB 1 的客户承認 AVM A 2 推 LB 1 己經很棒了,但他為了這些堅實的螺絲決定增加預算買 SAM V 2...,不蓋您喔! ),有經驗的音響迷都知道堅實的機箱是器材好聲的元素之一,這點,SAM V 2 一開始便佔了不少優勢...,還有, SAM V 2 的原鋁面版加工層次也頗高,符合德國工藝一貫水準。
SAM V 2 的操作功能可不像其外貌一般簡潔...,透過音量旋鈕右方的 SET 鍵,吾人可更改每組輸入檔位的名稱( 例如您用的 CD 是 rega 的 JUPITER,您可將 INPUT 1 直接改名為 JUPITER )、設定前級輸出與否( on or off )、是否要自動開機( autostart )、是否要外加 DAC,以及 Set Output ( 喇叭、耳機、喇叭加耳機 ) 和 調整面版亮度( Dim Value )等...,雖然上述設定功能並非只有 AudioNET 才做得到,但具這些設定且機器面版仍能如此簡潔者,還真非 AudioNET 莫屬。 |
看完外在,那麼 SAM V 2 的內在又如何呢?
和 AudioNET 其它產品相同,SAM V 2 電路板上佈滿 SMD 表面粘著元件( SMD 微型元件 - 表面黏著技術的運用,使得 SAM V 2 有著極佳的高頻特性與最短訊號路徑... );SAM V 2 每聲道有 110 瓦的出力 ( 8 歐姆 ),AudioNET 為她每聲道安裝了兩顆大功率 MOSFET 組成功率輸出級,並由 700 Watts 容量環形變壓器,左右獨立繞線,分開供應輸入、輸出級之電源;兩顆特選濾波電容,容量各有 22,000 uF,接著再由反應快速、獨立分離之晶體穩壓供電,控制迴路亦為獨立供電以避免干擾...。另在環型變壓器後方緊接著一顆方型的 EI 變壓器,它負責提供 SAM V 2 內的微晶片的電源,該晶片了隨時檢控電路,觀察所有直流電壓、高頻反應、溫度係數、負載狀況 ( 甚至會提醒用家電源極性的正確與否 ),以確保工作狀況之正常。
最後,AudioNET 還為 SAM V 2 設計了可擴充的 MM / MC 類比唱頭模組,以及 24bit 的數位 / 類比轉換卡,這點有需要的用家可參考。( 本節內容部份擷取自代理啇網站資料 ) |
|
SAM V 2 的美... 用聽的
由於 SAM V 2 的每聲道有 110 瓦的出力,驅動大多數的喇叭都没問題;我在南方用 SAM V 2 推 PMC LB 1、OB 1 及 Zingali 的 Prelude 4、Overture 4 等揚聲器 表現都不俗,在客户家搭配過的喇叭種類就更多了...,下文,便是以 PMC OB 1 完成的聆樂心得。
讓我們從“厚聲”的曲目聽起...,貝多芬曾為他唯一完成的歌劇“費黛里奧( Fidelio )”寫了三首序曲,分別是 “雷歐諾拉( Leonore )” Nos. 2 & 3 , Op. 72 a / b 及作品編號 Op. 72 c 的“費黛里奧”序曲...,在此,我推薦各位聽一張德國指揮家馬索( Masur )指揮 傳說中音色最為厚重的 萊比錫布商大厦管弦樂團( 該團將於 3 月 1 日及 2 日來臺 )演奏貝多芬全部的序曲集( PHILIPS 438 706-2,2 CD / 中價版 ),本片錄音極佳, 空間感、樂團每聲部的位置、表情及强弱都可清楚的表現,但有一點是我很想知道的 --- 厚聲的樂團其厚聲原因為何?
我曾於民國 84 年聽過兩場他們的演出,我得先告訴大家:我同意該團稱得上“厚聲”,但他們的厚聲並非將演奏速度變慢、樂團的音高沒有降低,各聲部整體的平衡性也很棒( 低音部並没有拼老命演奏...),我覺得該團“厚聲”的原因來自其音色之綿密 --- 一種各聲部彼此聆聽,然後非常 緊密 嚴密 同心 的演奏所現出來綿密而厚實的音色...,不知道有沒有人懂我的意思...,不過上述的感覺我在 SAM V 2 及 PMC OB 1 的組合中倒是可以很清楚很明白的感受到...,無論您現在用什麼音響,建議您也去買張來享受一下。 |
|
由於 CD 的封面過於呆板,上圖是同曲 LP 封面,版面豐面很多喔!( PHILIPS 6780 031, 2 LP ) |
決定樂團音色的因素有那些? --- 為此,我特别請教某學音樂教音樂的長者,他的解釋( 我聽懂的部份 )如下 ---
決定樂團音色的因素有很多,他覺得 樂團傳統 及 指揮的要求 是主要的因素...,在樂團傳統的部份,較有歷史的樂團通常較富有 ( 或曾富有過 ),因此比較有機會讓團員用較好的琴( 也較有足夠的時間收集到音色一致或接近的琴給團員使用...),還有,歷史較悠久的樂團通常其弓法較一致( 甚至樂譜上還留有前輩大師們的弓法註記...),上述各點都是樂團為“自己的音色”留下註記的因素之一,當然,每個樂團的團員素質、各聲部練習的嚴謹程度,以及歲月對樂團各聲部的磨合( 彼此聆聽 ) 和樂團駐地音樂廳的音響特性、經常演出的曲目範圍等都是造就所謂“樂團傳統”的原因。 |
|
上面這張照片標題為“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優良的樂器...”,是我在唱片解說中找到的...,相較國內樂團團員多使用自己的樂器,也難怪人家樂團的音色能一致,且富特色與傳統。 |
對了,心細的朋友會發現本片還收錄作品編號 Op. 138 的 Leonore 序曲 No. 1,咦!怎麼又多一首序由?--- 這曲作品是在貝多芬去世後才被發現的,推斷應是貝多芬原先為歌劇“雷歐諾拉( “費黛里奧”的舊名)”所做,後因本曲並未充份暗示出戲劇內容而被排除在歌劇中演出。
聽完貝多芬,讓我們換個口味,聽聽拉圖指揮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演奏的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EMI CD:0777 7 54344 2 2 ),我記得我在介紹”史内普麥芽發酵廠音樂廳”一文中曾談過本片,這是 1991 年 6 月 21 / 22 日於愛爾堡音樂節的實況,透過 SAM V 2 及 PMC OB 1 的組合,我們可以發現或許因 Snape Hall 殘響較長,片中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的音色已較他們先前於錄音室内完成的其它馬勒作品溫暖些,但和上面萊比錫布商大厦管弦樂團 相較,伯明罕市交的音色便明顯輕薄了些,但無損本片的音樂成就...。 |
|
我想 --- 無需再論 SAM V 2 音色的輕重厚薄高低甜滑...,她連這些看似些微的“樂團註記”都能忠實地呈現,在我心中,SAM V 2 己超越大多 Hi-Fi 擴大器刻意追求傳真所做的妥協及努力,她己進入 Hing-End 之門,是的,我真覺得 SAM V 2 充滿音樂,各式好聽的音樂...。
SAM V2 與 SAME 的同與不同
曾注意 SAM V 2 的朋友或許知道音響論壇曾評論過 AudioNET 一款名叫 SAME 的綜合擴大器...,自從南方開始經營 AudioNET 以來,詢問 SAM V 2 和 SAME 二者到底有何不同的電話不少...。坦白說,我之前從没見過聽過 SAME ( 事實上 SAME 是代理商百鳴公司正式代理 AudioNET 之前的產品 ),直到去年下半年某先生帶著 SAME 出現在南方要求協修,我才真正和 SAME 見照面。
據我手頭上的資料,SAME 是一部每聲道出力 100 瓦的綜合擴大器( SAM V2 則為 110 瓦 ),在此我得提醒大家 --- “ SAME ” 從未出現在 AudioNET 原廠的型錄上,她是多年前 AudioNET 的香港代理商為因應大陸市場特別訂製的第一代 SAM 的簡化版...,總數量不詳,但前後約有 50 部被貿易商引入臺灣...。
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 SAME 與 SAM V 2 的不同 --- 其實二者外觀頗為相似,但内在的想法與做法則差異極大...,SAME 與 SAM V 2 的電路板同樣經過嚴謹的設計與佈局,但 SAM V 2 的電路板上佈滿 SMD 表面粘著元件,這使得其訊號路徑較傳統工法的 SAME 要縮短一大截...,試聽時我覺得 SAME 與 SAM V 2 的驅動力相仿,但從聲音的細緻度,聆樂時的寧靜感、空間感等各方面 SAM V 2 都較 SAME 明顯好上一大級,時代的進步,在 AudioNET 身上還真聽得出來...。 |
上圖上方是 SAM V 2,下方是 SAME,外觀雖似,但面版標示相當清楚...,二者外觀不同處在於 SAM V 2 的螢光顯示器為藍色,SAME 則為紅色 ,還有,SAM V 2 的機箱結構比 SAME 扎實沉捻許多,可惜相片上看不出來...。 |
SAME 的内在和 SAM V 2 則有明顯不同,您可看的出來? |
來文補正...
要正確描述自己來不及參與的過去是困難的...,上文關於 SAME 的歴史是我和現今 AudioNET 代理商百鳴今司要的( 他們也同樣來不及參與這段歷史 ),感謝鼎上音響陳先生來信為我更正並補足 SAME 的資料,陳先生是如此說 ---
這款 SAME 其實是十年前我在經銷 AudioNET 時,因為 SAM
太貴所以委託前代理商向德國原廠訂製 80 部簡單型的綜合擴大機,原型機還在我手上...,請原廠改名成 SAME 取的是與 SAM
一樣好聽的意思,當時賣價與 SAM 有四萬元的差價...,因此 SAME
並非是香港代理商訂製的,因為香港與中國都是220V的電壓,只有台灣是110V的電壓...。 感謝鼎上音響陳先生的指正,再次感謝...。
|
一部將合體式擴大器與分體式擴大器之界線模糊化的作品
SAM V 2 是一款簡單卻又不簡單的綜合擴大器...,她的操作超簡單,但她在聲音的正確與美好上的成就卻又那麼不易,我想,認為前後級分體式擴大器一定比綜合擴大器好的朋友在聽過 AudioNET SAM V 2 後肯定會同意她是一部將合體式擴大器與分體式擴大器之界線模糊化的作品...; SAM V 2 的定價為 170,000 元,她名列音響論壇 A 級榜並獲最佳推薦( 全文詳見代理商網站 )...,她在日本也很紅( Stereo Sound 雜誌 50 萬日元以上者第三名,卻是歐洲各廠的榜頭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親臨南方聽聞。